您好,欢迎乐鱼官网入口|登录网址!全国销售服务热线:0510-88741741
轧机、冷轧机设备专业生产厂家

【专题】“壮丽70年·活力梧州”体验式专题报道

发布日期:2024-04-03来源:乐鱼官网入口登录网址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讲线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以增强报社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为目的,开展系列采访活动。继8月推出了“壮丽70年·提质梧州”系列报道后,本报今天推出“壮丽70年·活力梧州”的体验式专题报道,围绕百姓关心的“四城联创”、脱贫攻坚、美好社区等,让记者深入一线体验环卫、城管、社区等部门和单位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岗位,描绘这些在梧州城乡健康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默默在背后奉献的干部职员群像,以飨读者。

  当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橘红色的身影奔走在街头巷尾,用勤劳开启城市的黎明,用双手点亮城市的美景。作为这座城市的美容师,停不下来的脚步、不断挥舞的扫把、常年无休的工作,是环卫工人工作的真实状态。

  8月22日凌晨3时55分,夜的静谧笼罩着梧州的大街小巷,此时,正是城市酣睡的时刻。当我来到骑楼城步行街时,李美兰已经推着垃圾车来到工作岗位上。她身穿橘红色的工作服,眼眸里映出街灯的昏黄,脸上没有一丝疲态。

  “今天我出来早,已经扫了一部分了。”李美兰一边挥动扫把,一边向我介绍今天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安排,李美兰要清扫大南路、小南路、四方井、五坊路、长生里还有骑楼城的美食街。经过一个晚上的积聚,大南路、小南路等街道遍布树叶、纸屑、塑料袋等垃圾。

  李美兰拿着扫把首先清扫大南路。她手上的这把扫把是用叶子自制的,清扫面比一般的塑料扫把大,李美兰“左右开弓”挥动着扫把,将人行道上的垃圾扫向道路两侧,随着她的脚步一路向前,沿路逐渐堆起了多个小垃圾堆。清扫完人行道后,李美兰麻利地转身,沿着刚才的路线回头,用同样的方法将机动车道上的垃圾扫归边。

  “以前这条路难扫多了,人行道上小坑多,松动的地砖也多,机动车道也是坑坑洼洼的,现在路面平坦了,路也容易扫多了。”尽管李美兰说“容易扫”,但在接过她手上的扫把时,我才知道,看似轻巧的叶子扫把其实很难控制,需要两手一前一后配合,再加上腰腿部用力,才能又快又顺畅地“舞”动这个特制扫把,有效率地进行清扫工作。

  扫了几十米路,我觉得原本轻巧的扫把变得笨重起来。而李美兰清扫大南路需要来回走两趟,分别把左右两侧的人行道和中间的机动车道清扫干净,这条路她扫了半小时左右。而这,还不是当天工作中最大的挑战。

  骑楼城的美食街,是当天清扫工作量最大的一条街道。生蚝、田螺、酸果……美食街内遍布各类美食店铺和摊档,一晚上经营下来,街上遗留下不少筷子的外包装、一次性塑料碗杯、食物残渣等垃圾。李美兰将这条美食街进行分区清扫,先是使用叶子扫把清扫人行道,把垃圾扫到机动车道的边缘,再从道路尽头把垃圾推到一堆。

  在李美兰的扫把下,垃圾们并不“听话”:轻飘飘的筷子外包装四处乱飞,残留有奶茶的饮料瓶滚来滚去,小颗的瓜子外壳从扫把的缝隙溜了出去……李美兰便采取“一块地砖扫三遍”的方法,一厘米一厘米地将垃圾清扫成堆。这无疑加重了她的负担,但她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一丝滞后,脚步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天色渐亮,美食街的清扫尚在继续,李美兰挥舞着大扫把将街道中央石桌的食物残渣细心扫出归堆,不放过一颗小瓜子壳。见到路面地砖上贴着难以清理的口香糖、食物包装,李美兰也没有放过,先用鞋子把垃圾踢松,使得垃圾不紧贴地面,随后用扫把扫走。待垃圾都归堆后,李美兰再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内。

  由于一些店铺会使用煤灰生火,因此美食街的垃圾桶比其他街道的要重很多,李美兰在手套外面套了两个快递袋子充当隔离手套,费劲地搬动垃圾桶,将桶里的垃圾倾倒到垃圾车内。清扫完街道、倒完垃圾后,李美兰才有空坐下来,快速地吃一顿早餐。

  扫骑楼城扫了20多年,李美兰对梧州这个著名旅游景点的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但她却甚少有机会去其他城市看看不同的景色。她说,她的岗位走不开。

  凌晨4时的这个岗位,李美兰坚持了23年。由于这个时间段的班要早起、任务重,愿意上这个时间段的人少,过年过节、生病不适的时候,也难以找人顶替。这些年来,李美兰坚持准时到岗,没有一次请假。

  2008年,由于暴雨影响,李美兰所住的地方暴发泥石流,道路都被黄泥水覆盖了。为了不耽误工作,李美兰提前一小时骑自行车赶到河东,披着蓑衣就在雨中扫地。豆大的雨点打进蓑衣里面,打湿了衣裳,李美兰就这样穿着湿衣服坚持到工作结束。

  “我们这班是一天里面最重要的,因为垃圾堆积了一晚上,如果我们不扫干净,天一亮,市民一上街,就会看到满地垃圾,影响市容市貌的。”李美兰如是说。在简单吃完早餐后,李美兰又拿起了塑料扫把和垃圾铲四处巡街,看到地面有垃圾就快速扫走,时刻保持路面的干净清洁。

  从凌晨4时到早上8时,4个小时的体验让我口干舌燥、腰酸背痛,而李美兰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从始至终坚持到中午12时。在她看来,能为城市的每一天都带来干净整洁的街道,已不止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坚守。而这份坚守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在2月1日举办的2019年梧州市春节团拜会上,作为环卫工人代表,李美兰在1号桌前排就座,市委书记全桂寿坐在在李美兰身旁,并和她亲切交谈。这份肯定,让李美兰更加增强了坚守岗位的信心。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环卫工人日复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以一人脏换来万人洁,换来城市的整洁环境,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和“马路天使”。

  “扶贫的时光,云水般流淌;奋进的心和着岁月的酒,飘向窗外希望的田野上;你,奋进的脚步,踏实铿锵;乡间小路,草儿拉着你的衣裳……”这是一首网上致敬驻村党组织的“网红诗”,名为《与奋斗一起前行》。们在农村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为村集体引项目、解难题、找出路,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

  8月20日,我来到梧州日报社联系帮扶的藤县埌南镇冼村,与董宏伟一起处理村务,体验忙碌而又充实一天。

  8月20日,在藤县埌南镇冼村,记者(右)与驻村党组织董宏伟一起在百香果园里忙活。 李永诚 摄

  冼村位于藤县埌南镇西南部山区,经过藤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梧州日报社近几年来的精准帮扶,这几年,冼村的发展可谓每天一个新样子:道路通达各个角落,村集体乘势建起了光伏发电厂,村民扩大百香果种植培养面积……村民们的收入逐渐殷实,冼村也在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

  这一天,眼看着镇上次日就要向贫困户集中发放新一批鸡苗,藤县埌南镇冼村董宏伟提前结束了年休假,一大早回到村里,落实相关事宜。而且,董宏伟还有一件“心事”——前些天连日降雨,他心里放心不下,村集体与梧州日报社一起经营的几亩百香果推广种植示范点才长出藤蔓的果苗,他生怕种植受到影响。

  见面后,董宏伟开着摩托车,搭载我进入果园。董宏伟对这里的路十分熟悉,走在泥泞坑洼的道路,摩托车左右突围缓慢前进。穿过一段山路,眼前,绿油油的百香果园映入我的眼帘,像一条飘带在山谷间延伸。

  示范点就位于其中最靠近路边的一侧。村干部李勇军已经顶着烈日,在示范点里忙着扶直和固定滑落的果苗,看见我们到来后毫不客气地吼了一声:“别光看,快过来跟着我做。”我们马上跑过去帮忙。

  气温不断升高,我不停地冒汗,额头上汗水流进眼睛里辣得生疼,身上的汗水也透过T恤浸湿蓝色马甲,脚下还有蚊子在盘旋。董宏伟回过头,笑着问我:“小伙子,辛苦吗?这些都只是日常操作。”

  我们两人一上午的时间全耗在了果园里,这跟市区的工作节奏不太一样。当我们回到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里传来几把高声说话的声音——

  走进村办公室,我看到村支书李荣军正和村干部们探讨着产业路的硬化问题。李荣军看见我和、工作队员一起进来,他也就没把我当陌生人,干脆拉上我一起聊修路的事。

  接着,李荣军心静气和地和大家解释,脱贫摘帽村毕竟不再是贫困村了,在镇的层面来看,冼村已经“成年”,不能老伸手向上要项目,能自己发展产业。到时,卖果子挣一些、再动员村民自筹一些,修产业路,能修一段是一段。经过一轮通俗易懂的解释,村民们理解了现状,也就散去了。

  有安全的住房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环,也是许多深度贫困户最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在冼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搬迁户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和欢欣,便是最好的印证。

  午后,一抹阳光透过门户映入何杰彬的家,对流风从前庭吹进后园,他躺在客厅里的一把摇椅上惬意地打盹。这时,邻居李海全刚从旧屋后园摘完石榴回来,顺路给何杰彬也捎上了一袋,两人寒暄了起来。

  “这是最好的入户走访的时机了。”董宏伟刚和我说完,就箭步迈向前接上了话茬,与何杰彬、李海全聊起了身体健康情况、子女工作近况,闲谈时还顺便把他们近期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也一并收集好。我也试着和贫困户搭话,然而,由于语言有点生硬,氛围变得有些尴尬。

  董宏伟介绍,李海全身体患有疾病,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只能长期跟随兄弟生活。李海全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后,在安置点有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兄弟亲戚也慷慨地筹资给他装修。经过走访深入聊天,我们不难发现到他想在村集体的百香果园里兼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贫困户的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及时掌握和解决。”正当董宏伟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至第五户时,手机闹铃响起,原来他15时30分还要到埌南镇政府参加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会议。我又跟随着他匆匆上路。

  路上,董宏伟说,藤县将在秋季学期开学后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攻坚战,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进行细致排查梳理,摸清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就学情况,要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辍学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少地送入学校。有了前几年的开展工作的经验,他说作为,要勤走动、勤联系村民,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我在谈话中还了解到,得益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政策保障,2016年至2018年,冼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3000元增长到八万多元,已有242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一天的体验采访,记者在冼村看到的不仅有精准脱贫的变化,有感恩奋进的心声,还有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坚定信心。

  每天清晨,我们这座城市都有着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身穿深蓝色制服,头戴黑色帽子,穿梭于大街小巷中劝导乱摆乱卖的小商贩,仔细排查临街商铺是否有乱搭乱建的现象;再次巡查曾经下达责令整改的店铺是否还有污水横流的现象……这就是梧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执法队员为这座城市的市容市貌奔波忙碌的身影。为进一步了解城管队员的工作,8月23日,我体验城市管理监督执法队员的日常执法管理工作。

  记者(左三)跟随城市管理监督执法队员来到南中市场对违规现象进行整治。 张琨 摄

  当天早上7时45分,我来到万秀区城管执法大队办公室,执法队员们已经整装待发。我本以为就这样出发了,但万秀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小毅问我:“你准备好执法文书了吗?”我还没反应过来,李小毅从公文包内拿出一沓厚厚的执法文书,有《调查通知书》、《现场勘验笔录》、《询问笔录》、《当场处罚决定书》等。他还说,这是每天出外勤工作必备的材料,根据详细情况使用不相同的文书,一式两份,要记得签名和日期。另外还要记得带上《梧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市容条例》)、《梧州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简单布置当天任务后,我便坐上他们的车开始一天的执法工作了。由于梧州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近段时间,“四城联创”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我们当天的任务是到万秀区的南中市场、体育里、大东市场等地方针对遗留的痛点、难点进行整治。当车辆行驶到国泰广场冰泉豆浆馆前时,城管执法队员张文裕突然喊了一声“停车。”打开车门便快步走向停放在豆浆馆前的一辆三轮车,三轮车上有一个塑料桶,盖着盖子。他便向一名中年妇女问道:“这辆车是你的吗?”她回答:“是。”“里面装的是什么?”“豆渣。”“你私运餐厨垃圾,已经违反了《梧州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张文裕继而转身对我说:“把《梧州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拿出来给她看,解释一下。”在我急匆匆地从公文包内翻找《梧州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时,张文裕要求这名妇女打开盖子检查,确认情况后,他迅速翻到第四页,对我说:“向她解释条例,然后填写一份《责令整改通知书》,让她签字。”最后,我花了约5分钟时间才把通知书填写完毕。

  “虽然《梧州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行较长时间了,但还是有人抱存侥幸心理,私运餐厨垃圾,我们只可以靠自己多观察。”张文裕说,“具备职业敏感性的前提除了经验外,更重要的是熟悉法律和法规,比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绿化管理条例》、《市容条例》等等。”

  当天8时40分,我跟随执法队员来到南中市场旁对两家售卖鸡鸭的档口进行再次整治。据了解,这两家档口此前有多种违规现象,如跨门槛经营、污水横流、乱搭遮雨棚等,至今仍未完全整改,仍存在人行道上安装水龙头、砌水泥墙、污水乱排放等问题。执法队员提出立即拆除的要求后,竟然遭到商户大声拒绝:“要拆自己拆,我忙得很。”看到商户这种态度,我感到不解,做错事的人怎么说话还那么理直气壮?本来以为执法队员要跟商户“理论”一番,没想到他们并没有和群众争吵,而是按照相关规定,一边好言相劝做群众思想工作,一边从车上拿出工具开始剪水管、拆墙。

  当时,手机显示的温度是34℃。而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耗时2个多小时,我的衣服已经湿透,腿也酸痛,口也渴,周边下水道和鸡档内散发的臭味越来越明显,工作的机械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我看到执法队员们丝毫未表现出倦意,仍然坚守岗位,同时还兼顾着和商户做思想劝导,我也就把心中想休息一下的想法压了下来。

  最后,执法队员把拆下的碎砖块扫到角落处,请来工人搬运,从头到尾,商户都没有来帮忙,我看到如此,心中有莫名的怒火,但执法队员人人都心平气和。万秀区城管大队一中队队长张琨解释道,旧城区的商户已经营多年,他们把桌子、水管设置在人行道上,无非是想方便经营,方便群众,我们身穿制服一定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多沟通,还另外向他们提出处理方法,如改良桌子尺寸,修建下水道等,这样就能够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了。

  这一天的体验,让我看到想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要忍受住日晒、口渴、饥饿、累、噪音,甚至商户言语辱骂、恐吓等等,但城管执法队员早已习以为常,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

  自去年5月起,在长洲区大塘街道办管辖的10个社区里,活跃着一支“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他们是遍布各社区角落的“啄木鸟”,用眼睛、镜头“啄出”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垃圾乱放、污水乱倒、路面损坏、广告乱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们处理解决的身影。当前,这支队伍汇聚了一股巨大推力,不断为城市文明指数“加分”。

  8月30日,我加入到“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的行列中,跟随小分队的工作人员唐晋粕、罗锦娇等穿街走巷,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8月30日,在新闻路狮卧山脚下,记者(右一)和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队长唐晋粕进行拦路石墩加固工作。 周思杰 摄

  8月30日上午,“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队长唐晋粕拿出一件印有“活力长洲,美丽大塘”字样的黄色小马甲让我穿上。他说,修补小分队到辖区里开展工作,没有专门的制服,所以要穿上这件马甲,让居民一眼看得出是大塘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方便居民及时反映情况。

  早上9时许,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打乱了修补小分队工作的步伐,大约一个半小时后,雨才逐渐变小。对于修补小分队而言,日晒雨淋已是家常便饭,尽管天空还下着小雨,小分队开始拿起工具抓紧时间干活。

  当天我体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到新闻路狮卧山脚下加固人行道上的石墩。唐晋粕说,新闻路狮卧山脚下一带的人行道上均设有拦路石墩,用来防止机动车辆抢占人行道,但近段时间有车主贪图方便,故意移开拦路石墩,把车辆开上人行道,给过往行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昨天,队员们在巡查中反映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就得迅速落实解决,加固拦路石墩。”

  拿上一双手套、一根绳子、一个铁橇和一个铁锤,我跟随小分队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我和唐晋粕一同把石墩挪开,因为石墩较重,移动起来十分费力,看到我有些狼狈,唐晋粕一边指导一边示范:“用绳子把石墩套牢,手腕和手臂用力拉住绳子把石墩挪开,这样借力会相对容易些。”随后,我们开始用铁橇、铁锤把石墩原位的地板砖敲烂,待小分队其他成员搅拌好水泥砂浆,将其注入石墩原位的地面,再把石墩恢复原位压实便能将其加固。

  一套流程下来已将近11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我的额头已经冒出了汗珠。为了尽快完成加固数十个石墩的工作任务,我们中午并没什么休息时间,就近吃完盒饭便继续干活,唐晋粕坦言早已习惯了每天上下班时间不固定的工作状态,“不管天气有多热还是下雨,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快解决社区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不能放过。”

  作为队长,唐晋粕所承担的责任会比别的队员多得多,除了带队解决社区网格员和队员反映的各类问题,还要负责统筹安排小分队日常工作:一部分队员要通过不间断巡查,主动发现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经发现问题立刻进行采集,上传至微信工作群,其余的队员将进行限时处理并反馈。

  “刚才有队员分反映,京梧新苑一个楼道口有杂物乱放,我们过去看看。”13时45分,唐晋粕看完微信工作群后,吩咐队员继续干手头上加固石墩的活,便带上我一同赶到京梧新苑7号楼,与另一组队员会合。

  京梧新苑是典型的无物业小区,一些居民习惯将旧家具等大型杂物堆放在户外,不仅影响小区美观,更妨碍他人的通行。在京梧新苑7号楼里,只见楼道口和楼道内堆放了一些木板、旧家具等杂物,我跟着唐晋粕先将楼道内的杂物搬至楼下空地,齐心协力将杂物搬上运输车,因杂物太多,清运车很快就被装满。

  在清理杂物的过程中,唐晋粕还发现了楼道内有的楼层墙上贴满了“牛皮癣”。刚干完清理杂物的活儿,他又带着队员上车拿出工具,重新上楼把小广告清除干净,我立马跟上前去。唐晋粕说,治理“牛皮癣”,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我跟着他拿着小铲子和喷壶,一遍遍地清理,在清理时发现“牛皮癣”的纸屑和糨糊粉末很容易被风吹到脸上,弄得灰头灰脸。我足足铲了大半个小时,才将一半的墙壁弄干净。

  这时,我和队员们早已干得满头大汗,手上沾满了灰尘,过往的居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称赞。看见沿途的问题情况得到改善,唐晋粕也不禁感到一丝自豪和喜悦,一点点的付出,改善的却是不少居民的生活环境。“环境的提升就是我们内心中最大的骄傲。”唐晋粕说,如同大自然里,啄木鸟是通过敲敲打打,用坚硬的喙凿开树皮给树木“治病”,我们这座城市也需要“啄木鸟”来关注城市细节,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小分队来,一起为文明城市创建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一天,我的所见所闻只不过是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日常工作中的小片段,此类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工作的辛苦和辛酸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修补小分队等城市管理队伍的呵护下,我们的城市将变得更加美丽整洁。

  物业服务和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业服务到位,居民生活舒心,小区的氛围也就和谐。而在小区里,有一群人无论白天黑夜,始终保卫着小区的安全,他们就是小区的保安员。8月21日,我到长洲区山水华庭小区,穿上保安制服,跟着小区的保安员体验了一把保卫小区的工作。

  8月21日,记者(右)跟随广西德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山水华庭服务中心的保安员潘锦雨抄录停放在小区内车辆的车牌。 实习生 陈松泓 摄

  8月21日早上7时45分,广西德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山水华庭服务中心的保安员张梧华、潘锦雨与其他保安员来到小区服务中心附近,在进行了每天例行的集合后,便与上一班值守凌晨岗的保安员进行交接,并开始对小区进行巡逻。

  当天上午10时许,我来到山水华庭小区时,张梧华和潘锦雨已经完成了早上的第一轮巡逻,正在小区正门处值守,稍作休息后便要准备开始“抄车”工作。“‘抄车’就是对停放在小区内规划出来的公共停车位上的车辆车牌进行抄录,方便对这些车辆收取停车费用的同时也便于对这些车辆进行管理。”张梧华说。

  停车问题是许多老旧小区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今年2月,广西德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入驻山水华庭小区后,针对小区原规划停车位不足,对小区内的公共区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同时对进入小区的车辆进行有效的管理。

  说话间,跟随着张梧华和潘锦雨的脚步,我来到小区的西门,并在两人的指导下开始对停放在公共停车区的车辆车牌进行抄录。从西门到正门,再由正门到东门,一辆一辆车抄录并进行反复核对。完成全部车辆的抄录后已经是1个小时之后,此时,我已经汗流浃背,而张梧华和潘锦雨的衣服也已经湿透,脸上不断冒汗。

  张梧华告诉我,像这样的抄录,保安员在上班的8个小时里,至少要进行两次,但为了确保对小区内车辆的管理,他们还会多走一两趟。随后,我跟随张梧华将抄录好的车牌号码清单,分别送到了小区的各个出口岗亭,交到固定岗的保安员的手中。

  在该小区正门的岗亭内,我看到一张印了26个英文字母的纸张被张贴在明显的位置,而在岗亭内的桌子上,一张张记满车牌号的纸张被压在透明玻璃下。张梧华表示,“抄车”是一项细致活,哪些车抄过了、哪些车是临时停放、哪些车是过夜的,都需要做好区分,这是减少与业主之间引起纠纷的关键之处。字母表和压在玻璃下的纸张都是为了让保安员们认真对照好业主的车牌号,方便准确记录车牌号和区分对小区内车辆的管理。

  “阿雨,你这边抄好车了吗?西门这边需要换岗了。”“好的,我马上过去。”就在我和张梧华与潘锦雨刚刚回到正门岗亭不久,潘锦雨就接到要与西门保安员接替岗的通知,接到通知的潘锦雨拿起自己的水壶“咕咕”地匆匆喝了几口水后,便赶往了小区的西门。“现在已经是中午了,阿雨过去接岗是为了让西门岗的保安员去吃午餐。”张梧华说,他与潘锦雨属于机动岗的保安员,哪里有需要就要过去支援。

  在潘锦雨到西门岗接岗的同时,张梧华也没闲着。“您好,张小姐,现在出去了?”张梧华一边热情地与驾车到出入口的居民张小姐打招呼,一边向其说明停车的时间段以及费用。在车内的张小姐也热情回应着张梧华,“热情、认真、负责任”是张小姐对张梧华等保安员的评价。

  在与其他保安员以及物业管理人员谈线日,小区有一名女性老年居民在天台料理花草时,因楼面瓷砖积水湿滑不慎摔倒,伤及腰部无法动弹。所幸被一名在相邻天台工作的装修师傅发现。接到反馈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安排张梧华赶往事发现场,并打电话通知警察和救援人员。

  张梧华来到老人家中时,多次叫唤也没人应,就在张梧华等人准备破门而入的时候,与老人相邻的居民刚好回来,经该名居民同意后,张梧华通过这一居民所在的天台翻墙来到老人身边。发现老人口中发出微弱的声,他高悬的心也稍稍落下。随后他始终守在老人的身边,安抚老人的情绪,直至救援人员到来后协助救援人员将老人从楼顶抬到停放在一楼的救护车。

  “当时我才到小区当保安员没几天,怎么也没想到,刚上班就遇到了这么紧急的事情。”张梧华说,对于他和其他保安员来说,穿上了保安员的制服,身上就肩负着守卫小区安全,协助小区管理的任务。让居民居住环境更安全、和谐,尽可能解决好居民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对居民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梧州市区棚户区改造的居民从破旧不堪的危旧房搬进了环境幽雅、配套完备、管理规范的现代住宅小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宜居、乐居、安居生活。

  在这一个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有一群人,他们早出晚归走街串巷,逐家逐户宣讲政策,为居民答疑解惑,对街坊嘘寒问暖。他们,就是棚户区改造工程动迁人员。

  为深入了解动迁人员的工作日常,持续推进动迁工作,8月20日下午,我跟随万秀区工厂一路片区、新兴一路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动迁组的工作人员,开着电动车在工厂一路棚户区改造片区的巷子里穿梭,回访棚户区改造片区住户。

  当天下午,我们首先到棚户区改造片区住户姜阿姨家里,在她的见证下开展拆迁房的验房工作。姜阿姨和我们介绍,她的一家已搬离该住处,但房子里还有一些家具和老物件。“这张床还很新,这台空调还能用,这个老皮箱有收藏价值,都不要了吗?”动迁组工作人员郭天顺说话爽快幽默,这些发问逗得姜阿姨笑了起来。姜阿姨表示,留下的物件都不打算要了,可以送给社区里一些有需要的居民。验房结束后,我看到郭天顺在登记表上逐一打钩,细致做好相关记录,还提醒姜阿姨留意补偿奖励的信息。面对动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负责,姜阿姨笑道:“为你们的工作点赞!”

  时下虽已入秋,但高温依旧,不一会儿我和工作人员们都已热得满头大汗。但是大家干劲不减,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带着我前往其他住户家中开展验房工作。每到一处,郭天顺都能快速说出该楼房的建造时间和存在问题。“那栋楼是1986年建造的,框架式结构,已十分残旧。”“这栋楼建造于1996年,外表看起来还不错,但布局不合理,周围环境脏乱差。”……他说,动迁人员不仅要掌握居民的情况,还要深入了解房屋的状况,把工作做细做实。有些居民会觉得自己住的房子还比较新,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棚户区改造,工作人员解释清楚了,他们也就理解了。动迁组工作人员陈燕玲接着郭天顺的话对我解释说,动迁工作就是要多跑腿、多沟通、多上门,熟悉情况,耐心做好细节工作。

  “肥佬,肥佬,这里什么时候拆呀?”在一栋旧楼前,一位老婆婆叫住了我们。老婆婆口中的“肥佬”指的是郭天顺。由于经常上门沟通,郭天顺与棚户区改造片区的居民已十分熟悉,于是有了这个略带亲切的“花名”。听到招呼后,郭天顺示意我们停下来,他立即向老婆婆解释,正式拆迁时会及时通知,让她不用过于担心。郭天顺还详细询问了这位老婆婆目前的生活情况、新房子装修进展等。

  验房途中,不时会有棚户区改造片区的居民跑来咨询,了解该片区何时正式拆迁、申请公租房何时可以入住等情况。面对棚户区改造片区居民的突然提问,我看到陈燕玲、郭天顺他们都会耐心聆听,就问题耐心详细地向棚户区改造片区居民解释。

  说起工作,陈燕玲对我娓娓道来: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难,了解棚户区改造片区居民的后顾之忧,倾听居民的心声和诉求,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动迁工作就容易推进了。她还举例说,此前,在新兴片区棚户区改造动迁中,一名患有智力残疾的住户长期靠低保补贴和兄弟姐妹接济生活,他的亲人因担心老房子拆了没地方住而不愿签约,希望动迁组帮忙将他安置到市社会福利院。于是,动迁组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市民政局和市福利院,通过多方努力和协调,在2018年帮助他住进了市福利院。市福利院还根据该住户的情况减免了部分费用。随后,签约顺利进行。如今,该住户的哥哥在街上每每遇到动迁人员,都会上前表达谢意。

  体验结束时,我问动迁组工作人员,推进动迁工作的秘诀是什么,他们的回答统一而干脆:以诚心换真心!

  冬天,在寒风中吹得双手干裂;夏天,在烈日下晒得脸颊黝黑。他们是城市的“绿马甲”——停车收费员。8月28日,我跟随停车收费员一起录入车辆信息、打单子,体验了烈日下的坚守、尾气后的奔跑。

  上午8时,迎宾路五段陆续有车辆进出,停车收费员卓木英在这一路段的停车位间来回穿梭,一看见有车辆停进停车位里,她就立刻走过去拿出POS机,录入车辆信息,打出单子,小心翼翼地夹到车辆的雨刷处,一分钟也不耽搁。

  年近五十岁的她,今年1月成了一名停车收费员。一辆电动车、两顶帽子、一大瓶水、一个饭盒、一个POS机,是夏秋季节上班的“标配”。日班停车收费员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时一直持续到下午4时,一天8小时全部“守在”马路边,午饭也是在马路边解决。黝黑的皮肤,戴了一顶鸭舌帽,又套上一顶草帽,这是我见到卓木英的第一印象,“我们一直站在路边工作,再加上天气炎热,太阳直晒,你可能会吃不消。”卓木英对我“温馨提示”。

  将近9时,早高峰开始,迎宾路五段车流量大,道路两侧不断有车辆停进,我临时学会使用POS机,跑去帮卓木英在机子录入车辆信息、拍照、打印计费条。看似简单的活,但是不断地重复就需要耐心、细致的坚持。我跟着卓木英来回地走动着,没一会儿,腿脚就开始酸软了。

  一个小小的停车位,不过是两横两竖组成的一个白框,但管好这个框,可远远不是简单的收费就完成,责任心、耐心、善心,一样都不可或缺。“有的车辆虽然有收费条,但是有的车主会‘钻空子’在微信公众号上划掉,需要随时查看停车位上车辆的信息……”趁着短暂的空隙时间,卓木英一边讲解,一边拿着手中的机子查看。原来,有些车主会在车辆停放计时器未满二十分钟前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取消收费,但是事实上他们的车辆依然停放在原来的停车位上并没有开走,这样停车收费员们就要随时关注停车位的车辆信息,对“划单”的车辆进行重新打单,这让收费员们的工作量加重。

  烈日当头,我没站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不停地擦拭脸上汗水,身上因为套着绿马甲而觉得异常闷热,卓木英却像没事一样,在酷热中淡定自如地工作着,甚少走到阴凉处休息。“夏天的天气比较让人难受,汗直往下流,绿马甲看似透气,加上里面的衣服就相当于两件衣服,很是闷热,但是全副武装地工作,还是会被晒黑。”卓木英掀开防晒手袖,记者看到她的手臂肌肤分界线黑白分明,这是长期烈日下灼晒的印记。

  到了午饭时间,当记者跟随河西片区停车收费员队长姚智维给卓木英送来清凉的绿豆汤时,她正坐在树荫下稍作休息,此时她早已吃完早上为自己准备的饭菜,为自己争取多一点的休息时间。我也坐在她的旁边,尽管是树荫下,却一点凉意都没有,像个蒸笼一样闷热。

  停车收费员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要室外工作坚守8个小时,用最快的时间吃最简单的饭餐,用最快的速度上厕所。卓木英跟我说,阴天最好,不晒也不下雨,前几天台风,天下大雨,工作时,裤子从上到下都被雨淋湿了,因为没有带可以换的裤子,她穿着湿透的裤子工作到下班。“即使是下雨,为了工作,也不能跑到一边躲雨。”卓木英认真地说。平时需要上厕所,卓木英就会叫邻近停车点上的收费员帮忙照看,跑着去最近的地方上厕所。

  虽然短短一天的体验,远远不能反映我市停车收费员的工作全貌,但是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切身感受到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对于多为四五十岁的停车收费员,虽然干着最平凡的工作,但是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让身上的“绿马甲”定格成市区路边的一抹风景。

  “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社区担负着为居民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给千家万户的职能,社区工作人员是城市中最基层的“干部”。

  目前我市“四城联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创城工作中,用行动让梧州更加干净、更加文明,让群众更有幸福感。8月28日,我来到万秀区城南街道办南中社区,体验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8月28日,记者(左一)与城南街道工作人员、辖区警察一同巡查。周健宁 摄

  当日早上8时,我市“垃圾随手捡,文明天天见”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我跟随城南街道办、南中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同开展志愿活动。

  晨光洒在骑楼城街道上,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精神抖擞地喊起了口号。集结完毕后,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分组深入骑楼城一带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始志愿活动。

  在五坊路2号的空地,由于部分住户已经搬离,一些地方成为卫生死角。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扫地,有的除草,有的清理“牛皮癣”,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连下水道的排水渠盖、人行道板砖之间的缝隙、花坛等都仔细检查,把烟头、纸屑、包装袋等垃圾杂物一一清理干净。“创城的考察测评标准很细,地上有几颗烟头都会影响到市容环境,因此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如果每个辖区都把环境卫生搞好了,整个城市的精神就不一样,群众才会有更多获得感。”城南街道办社会事务办主任覃延萍介绍。

  我拿了铲子负责清理“牛皮癣”,刚开始铲掉几块贴在墙面的小广告,还觉得很轻松,随着发现的“牛皮癣”越来越多,逐渐感觉力不从心,动作慢了下来。一旁的社区工作人员见状笑道:“累了吧?别看这活简单,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却是一项长期工作,得持之以恒,要有韧劲。”据了解,许多小广告都是晚上贴上去的,以前常常是今天才清理,次日就又“冒出”一片。对此,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列好主干道和重点场所,持续不断开展清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的“牛皮癣”已经比以往少了很多。

  清洁行动告一段落,我们又开展创城宣传,给过往的行人、沿街商铺发放《梧州市市民文明手册》和创城宣传资料。我担心会受到商铺店主的冷眼,不敢上前。覃延萍见状给我作出了示范,她面带微笑给店主递上一张宣传资料,说:“老板您好!梧州市现在正在创全国文明城市,希望您多多支持!”走出商铺后,她告诉我,“四城联创”是全市人民的事情。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发挥好贴近群众的优势,要厚着脸皮上门宣传,细心解释,让群众知晓“四城联创”内容要求,激发大家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共同把创城工作做好。

  为了做好创城工作,社区每日清早会安排一名巡查员“巡街”,记录发现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发到群上。随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对察觉缺陷逐一整改,能当日处理的当日处理完毕,不能马上处理的立刻上报,协调解决问题。

  志愿活动结束后,回到社区喝几口水,稍事休息,10时多,我又跟随社区网格员和“骑楼大妈”,带着早上巡查员发现的问题出发了。

  此时的阳光异常猛烈,走在南中社区辖区内的大街小巷,都可以感觉到阵阵热浪向我们袭来。“目前已发现几个问题:南堤路、大南路、南中路有垃圾,骑楼城牌坊处广告牌倒伏,小食街花坛有积水。”覃延萍向我展示群信息。了解情况后,我们马上到现场做处理。在大南路、南中路,我们找到了巡查员照片上反映的问题,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清运走。

  在南堤路长生里一家饮食店门前,可能因排水渠堵塞导致污水横流,店家垫了几块砖头供食客进出。店铺老板看见我们来了,马上拉住我们反映情况:“你们来得正好,我们门口的污水排不走,很影响生意,快帮忙处理一下吧!”我拍好现场照片,南中社区工作人员周健宁联系市政部门反映问题。“我们已把情况跟市政部门说了,随后也会继续跟进的,请您放心。”给店家反馈后,我们又继续“巡街”。

  一边处理问题,一边也要发现、整改、反馈问题。大半天下来,我的衣服已经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南中社区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我看一眼微信步数统计,就这样大街小巷地来回巡查,竟已走了一万多步。

  不断行走的脚步、挨家挨户地宣传、不厌其烦地协调,这就是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状态。当日,我还参加了反家暴宣传活动,讨论了党风廉政故事分享会准备工作等。回顾体验历程,我感到社区工作事务繁杂,并不轻松。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胆要大、心要细、脚要勤,最重要的是保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返回